重磅 | 东阳这件大事,昨天向省委书记省长汇报了!

作者:|发布日期:2018年09月25日| 人浏览

 

9月20日下午,由浙江省委、省政府组织的全省县域医共体建设现场推进会隆重召开。这场迄今最高规格的医共体推进会由省长袁家军主持,省委书记车俊讲话。会上,东阳等5个县市医共体的代表上台,汇报了县域医共体建设情况。

 

 

 

全省将全面推开县域医共体建设

 

医共体改革,是指在县域内组建若干个以县级医院为龙头、其他若干家县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的紧密型医疗集团作为医共体。

 

我省于2017年9月开始研究启动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确定了东阳、瑞安、德清等11个试点县(市、区),这11个县市原有39家县级医院和170家乡镇医疗机构优化整合成为27个医共体,县域内就诊率平均达84.40%。

 

车俊书记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以强烈的改革担当精神,高标准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努力推动我省卫生健康事业走在前列。

 

车俊书记充分肯定了去年9月我省部署推进县域医共体试点工作以来所取得的成绩。他说,深化医疗体制改革难点在基层、重点在基层、活力之源也在基层。县域医共体建设就是我省解决基层医疗体制问题的一个重大探索和突破,是建立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牛鼻子,是卫生健康领域带有革命性意义的工作。各地各部门要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加强领导、抓紧谋划,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积极作为、大胆实践,确保高质量完成县域医共体建设任务,不断提升基层群众就医满意度。

 

据悉,全省将全面推开县域医共体建设。

 

 

 

东阳医共体建设凸显五大亮点

 

昨天的推进会上,东阳市医共体执行副主任、市人民医院院长应争先以“不辱使命,勇于创新,扎实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为题,上台介绍了我市医共体建设的推进情况,凸显了五大亮点。

 

 

东阳市的医共体试点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起步早、起点高,进度快、效果好。6家县市医院和18家基层医疗机构建成一个医共体,4个工作中心, “把所有土豆放一起煮熟,捏成了一个土豆泥”,市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融合起来了,经过近一年时间的运行,新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已经形成,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经进入常态化运作,新的服务模式已经构筑,改革成效初步显现。

 

 

今年1-7月份,东阳市医共体18家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26.06%,5家有床位卫生院住院人次上升89.51%,全市家庭医生签约率31.84%,续签率80.4%,在管慢病签约率达到了75.38%,较去年同期增长17.9%。县域有序的初级医疗保健体系正在形成,基本实现了“大病不出县,小病在社区”的医改目标,东阳老百姓的医疗幸福感不断上升。

 

 

亮点一:用一个经济管理办法,把整个医共体的经济运行管起来

 

医共体是一个不小的经济体,只有把经济管理体系建好,才能降低医共体运行成本,确保医保费用可控,人民群众获益。但如何算好这笔“经济账”,对医共体管理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东阳市医共体用统一的经济管理制度,统筹财政财务管理,做到体系完整、层级清楚、职权明确、运行高效、监管严密。1-7月,基层医疗机构业务收入增长31%(市级医院只增了4.5%),职工收入增长20%。

 

亮点二:用制度化标准化的方法,把基层的医疗质量提起来

 

为了推进区域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东阳市人民医院将整个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向基层医疗机构延伸,形成了100多个评价指标,每月常态监测评估。通过半年多的努力,基层处方合格率、病历书写质量和抗生素合理使用分别提高了4%、5%和10%。近一年来,基层的质量意识明显增强,关键质量指标明显改善。基层院长普遍反映,通过标准化、精细化管理,计划性更强了、执行力更佳了,效果更好了。

 

亮点三:用工资总额动态形成机制,让基层医疗机构活起来

 

核心是建立工资总额动态形成机制,并创新设立“地区系数”,人头经费、公卫经费按山区、半山区、平原、城区4个级别形成不同补贴。贯彻落实“两个允许”制度,由于工作量增加、成本降低而增加的财务收益,允许用于职工分配,形成了“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格局,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基层医疗机构的活力。

 

亮点四:多措并举,让基层的技术能力强起来

 

一是推动技术融合。调派高级别医生到基层任病区主任,每天每个基层医疗机构都有牵头医院的医生出门诊。二是模块化技能培训。建立高血压、心衰等17个培训模块,采用小班化授课、“床边教学”等方式,理论与实践结合,加速基层全科医生成长。“我们还改变了服务模式,全市80名市级专科医生和265名社区全科医生组成了170个慢病服务团队,用同一个标准、同样药物去治疗同一个病人。”应院长介绍说。

 

亮点五:建统一的“人才池”,让基层人才旺起来

 

长期以来,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存在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为此,东阳医共体创造了人才池管理模式,所有基层医疗机构的人才由医共体统一招录,把他们落户在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统一培训后,轮换着在基层工作。政府出资出地,在城区建医共体人才公寓,让他们“在城里安家,在基层工作”。今年新入职的72名员工全部进入人才池。

 

 

 

省委书记提出三项新要求


 

车俊强调,县域医共体建设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系统工程,要重点在三个方面取得突破:

 

  • 一要突出重基层、重群众、强基础的鲜明导向。坚决扭转“头重脚轻”的资源配置,在人财物等资源配置上向基层倾斜,优先满足乡村卫生院(室)的需求。着力提升基层医院的诊疗质量,抓好基层医务人员学习培训,把群众急需的服务项目在乡镇卫生院尽快开展起来。完善激励机制、落实保障政策、加强考核评价,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到位。

     

  • 二要联动推进各项改革、形成叠加效应,更好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问题。做好“放权、提薪、育才”文章,进一步激发公立医院活力。加快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特别要落实好医保与分级诊疗、价格、控费、签约服务等政策衔接,有效引导居民首选基层看病、就近看病。加强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建设,坚决把不合理的费用降下来。加快打破“信息孤岛”、推进“智慧医疗”建设,推动医疗卫生领域“最多跑一次”全面落地。

     

  • 三要为乡村振兴提供健康支撑。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助力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积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助力乡村社会治理;着力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助力低收入农户全面小康,加快实现城乡卫生健康服务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