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发布日期:2016年03月23日| 人浏览
对于癌症的治疗,这些年有许多进展,在现有医疗条件下,大多数类型的肿瘤只要能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效果是非常令人满意的,比如直肠癌。
但是,非常可惜的是,得了直肠癌的患者,大多数在确诊的时候,就已经是晚期了。这非常要命,因为跟其他癌一样,晚期的直肠癌,治疗效果还是不理想。
到底是什么妨碍直肠癌的早期发现?
主要有三大原因……
早期症状不受重视
早期直肠癌的临床特征主要为便血和排便习惯改变。
在癌肿局限于直肠粘膜时,有85%发生便血,作为唯一的早期症状。
可惜,便血往往未被病人所重视——为什么?
因为,患者往往以为自己得的还是痔疮。
痔疮是罪魁祸首
俗话说“十男九痔,十女十痔”。 痔一般不对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但痔的存在容易造成其他疾病的误诊。这是非常要命的。
许多人把直肠癌当作痔疮进行治疗,因为痔疮与直肠癌最突出的相似症状就是血便,而且往往便的都是新鲜血。特别是直肠息肉和直肠癌早期(晚期肿瘤出血坏死可能有脓血便),除血便外无其他不适,很容易误以为是痔。另外直肠息肉或直肠癌容易压迫直肠静脉,使直肠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继发痔疮。
偷懒铸成大错
实际上,发生大便出血,患者或者医生把它当成痔疮治疗时,只要多一个动用——指检,就能把直肠癌诊断出来。
可惜,许多人没有这么幸运,因为偷懒——患者自己的偷懒(不愿上医院),甚至是医生的偷懒(不是专业医生,缺乏警惕性或者怕麻烦)。
其实,很多悲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比如,大约80%直肠癌是长在距肛门边缘7—8厘米以内的直肠壁上,专科医生用手指一摸就可以摸到。
统计数据表明——
1直肠癌最容易被误诊为内痔出血、息肉出血、直肠炎症等
2有70%的病人在确诊为直肠癌以前,曾接肠炎、痔疮治疗
340%患者曾经过痔的手术治疗
四招区别直肠癌和痔疮
但如果能掌握两者一些基本特征,还是能够区别清楚的。
1 大便性状不同
直肠癌的便血表现为持续性、慢性带黏液血便,血色暗红,通常与粪便混在一起,便意频频,有时只解出一些血或黏液而无粪便。如果癌肿瘤离肛门越远,便血发生率就越低。直肠癌约80%有便血。但痔疮便血常见的是鲜红的血,不与粪便相混而是附于粪块表面;也可表现为大便前后的滴血,严重的呈喷射状,多在大便秘结时发生。
2 阵发性和持久性
痔疮一般不会引起排便困难,尤其是大便变细,即使是痔核脱出,也只表现为短期的因排便疼痛而不愿用力解大便,一旦水肿及炎症消退后,立即可恢复正常。而直肠癌的患者,可出现排便困难,大便变细,有时伴有腹部膨胀,阵发性腹痛,症状一旦出现,一般不会自行缓解,且常呈进行性加重。
3 摸起来不一样
直肠癌患者体内的肿块往往不会缩小,只会逐渐长大,呈菜花样,淡红色,触之易出血;而痔疮水肿所出现的肿块往往是光滑的,呈暗红色或暗紫色,触之不易出血。
4 晚期癌症表现
直肠癌晚期有时会因为肿瘤侵犯了周围组织而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如侵犯了膀胱,可引起尿频,骶前神经被侵犯后会出现剧烈持续的疼痛,如移到肝脏,可出现肝肿大、黄疸,并有贫血等现象,而痔疮就不会有这些表现。
四种人容易中招
1. 有血缘关系的人得过直肠癌,那么他的发病率比一般人高3~5倍
2. 有家族性肠息肉的,即使息肉良性,处理不当也容易变成恶性
3. 曾经做过一半结肠手术的人,另外一半结肠也有很高的得癌几率
4. 曾经长过痔疮的人
特别提醒
一旦发生便血,无论有没有痔疮,都应去医院请医生做直肠或结肠镜检查
在痔疮的治疗过程中,如症状长期无明显好转或反复出现便血,亦应予以重视
早期的直肠癌治疗效果很好,较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更易根治,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
< 上一篇:夏天“无病三分虚”,能否进补?中医专家这样说……[ 03-16 ]
下一篇:这6种吃药方法危害大,一定要避免![ 06-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