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发布日期:2021年01月25日| 人浏览
前不久,一位大伯全身红肿疼痛,被送到东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竟是野生黑木耳惹的祸。
那天,吴大伯在自家山上干活时发现有生长着野生黑木耳,外观与市面上卖的黑木耳没啥差别,心想“这不是好东西吗?现在都强调野生的食品更有价值”,于是他采摘了一些野生黑木耳回家,并将其晒成木耳干,制作了一道美味的黑木耳炒肉。
炒菜时,吴大伯发现野生木耳炒肉的汤汁黑得像墨汁,但他并未在意,觉得本来就是这样的。吃得时候也是津津有味,配着这道菜吃了两大碗米饭。
不料,第二天早上起床后,吴大伯发现自己面部、双手、双足等部位均出现了红肿,皮肤发烫,还能感受到剧烈的疼痛,实在难忍,家人见状担心极了,急忙将他送到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
到了医院,医生检查后,考虑为皮肤过敏,并立即着手进行抗过敏治疗。
但是,和一般的过敏不同,吴大伯的红肿痛等症状并未完全恢复。尤其是疼痛症状剧烈难忍,需经阿片类止痛药才可缓解。于是医生建议他住进病房作进一步诊治。
转入病房后,主治医生对其病情进行认真仔细的分析,为什么这位患者过敏症状较以往其他病人有所不同,是否真的是过敏?还是另有隐情?如果真的是过敏,那又是什么东西导致过敏呢?
反复与患者家属沟通并观看了患者提供的黑木耳的照片,经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讨论后,最终确定吴大伯除了过敏,还存在食用野生木耳导致的植物日光性皮炎,两者相加成为他病情复杂的因素。
病因查清了,治疗就变得更有针对性。很快,吴大伯暴露部位的红肿疼痛情况很快得到改善,疼痛也明显缓解。
经过全科医护人员的专业治疗照护,吴大伯很快就出院了。
-植物日光性皮炎- 植物日光性皮炎是指植物中所含光敏性物质通过空气媒介、直接接触或食用吸收到达皮肤,经日光照射后引起的以光毒性反应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皮肤病,多发于春夏季。其发生与食用光敏性食物、长久日晒及患者体质三者关系密切。患肝肾疾病、内分泌疾病、代谢异常、贫血或营养不良等病人在过多服食或接触某种植物后,再遭受强烈的日光暴晒则易发病。发病的潜伏期是日晒后的2小时-4天。 典型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曝光部位的晒伤样红斑、水肿,伴有灼痛、瘙痒。有时还会出现眼睑、口唇肿胀,导致患者出现睁眼、张口困难等。严重者可在水肿部位出现水疱、血疱、瘀点或瘀斑,水疱、血疱破溃后出现糜烂、溃疡甚至坏死,愈后可遗留瘢痕。避光并经过合理治疗后皮疹在1~2周慢慢消退。 -哪些食物会引起该疾病?- 鲜木耳含有一种叫卟啉的光感物质,食用后若被太阳照射可引起皮肤瘙痒、水肿,严重的可致皮肤坏死,若水肿出现在咽喉黏膜,会出现呼吸困难。卟啉的共同特征是能吸收 400 mm 范围的光波。其衍生物吸收光波后被激活而放出荧光,破坏皮肤表面细胞溶酶体,因而产生皮肤病变、红斑、水疱、湿疹、瘢痕形成和色素沉着。 其他植物比如伞形科(香菜、芹菜、茴香),芸香科(柑橘、柠檬、酸橙),菊科(野菊、黄花蒿),桑科(无花果),豆科(紫云英),十字花科(野生油菜、芥菜),李科(灰菜、甜菜),牧草,真菌类(木耳、香菇)等。这些植物中含有呋喃香豆素,它是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光敏物,在长波紫外线(UVA)的照射下,呋喃双香豆素与核 DNA 共价结合,使 DNA 发生单向内收和嘧啶碱基的链间双向交联。前者导致基因突变、细胞死亡,后者放大了这种效应,促使表皮细胞严重受损。 -如何治疗- (1)寻找可能引起光敏感的植物,避免食用或接触。 (2)尽量减少日晒并做好防晒措施,注意遮光。 (3)急性期红斑水肿皮损选用3%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冷湿敷,外用收敛性与保护性乳膏。也可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如糠酸莫米松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 (4)病情重者应及早就医,可早期、足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专家介绍-
< 上一篇:小儿感冒咳嗽久不愈就会出现哮喘?医生这样说……[ 02-01 ]
下一篇:这些症状预示孩子性早熟,家长要注意了![ 01-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