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大树底下长出草

作者:记者 姜天一 通讯员 李斐铭|发布日期:2014年07月23日| 人浏览




  县医院挨着大城市是件挺悲催的事:守着省、市级大医院,患者都不愿在县里看病,就连县医院里有能力的业务骨干也会禁不住大城市的“诱惑”,跳槽到高级医院,对县医院发展十分不利。东阳市人民医院就处在这样一种地理位置:从东阳到杭州仅有2个小时车程,开车到上海也不过3个多小时,居民的经济条件也不错,去大城市看病不成问题。然而,东阳市人民医院却打破了“大树底下不长草”的定律,一不靠财政二不靠贷款,留得下患者稳得住队伍,走出了东阳特色的医院发展之路。院长应争先说,医院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人。

  公平分配稳人心

  业务骨干流失是很多县级公立医院的通病,院长们经常会抱怨在给大医院做了人才“跳板”和“培训基地”。而东阳市人民医院靠改革分配制度而免于落入这个“怪圈”。

  2002年3月,院长应争先主持下,东阳市人民医院做出了一项重要决定:实施分配制度改革,突破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禁区,建立自己的岗位绩效工资体系。

  “我们为什么要改革工资制度?”应争先说:“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们国家的平均工资水平快速提高,医院作为事业单位,医务人员的工资也应该同步调整,但政府对公立医院是‘只开口子不给钱’。”这让应争先犯了难:“我不给职工涨工资,职工不满意;我涨了基础工资,奖金不变,医院财务上受不了;如果把奖金减少了,医院就没有调动职工积极性的经济手段了。”而在应征先的意识里,像很多医院那样靠大处方和过度医疗来增收从来都不是一个选项。

  为了应对这一危机,应争先决定改革工资制度,也正是十二年前这项大胆尝试,成就了东阳市人民医院今天的辉煌。

  应争先介绍,改革后医院内部分配制度的核心是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具体说,东阳市人民医院的职工,技术等级和行政级别越高,其劳动价值越高,收入也越高。不同群体收入拉开差距:医生收入比护士高,医技人员介于医护之间,行政人员和护士的收入比较接近,后勤保障人员平均收入为护士的80%。

  分配机制的改革给医院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职工的工作热情高涨,服务量、服务水平和医院的收入大幅提高,同时,也让东阳市人民医院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占据了先机。“医疗人才已经市场化了,现在如果民营医院来‘挖’我们的科主任,开出的价码是40万每年,那么我作为院长怎么办?要是不想眼睁睁让竞争对手把人才挖走,就要能给出足以留住人的条件。”应争先认为,公立医院只有打破旧的工资体系,才能让人才的价值也“随行就市”。

  绩效考核精细化

  分配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自从改革后的十几年里,医院内部的分配方式在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大原则不变的前提下,不断创新和完善。2014年,医院增加了“个人绩效积分制度”。

  谈到这一创新,应争先院长兴致勃勃。“我想,总要有一个办法、用一个数据来衡量哪个职工为医院做出了多少贡献,这个贡献要数字化。”应争先说,个人绩效积分就是这样一个东西,它由计算机统计,能把每个人的贡献精确地量化。

  “比如一个外科医生,他收住的病人数和积分相关,手术的数量和大小、类别和积分相关,而手术的大小、难度、在手术中充当的角色,主刀和一助、二助是不一样的,和教学、科研立项、完成数、获奖相关,和医疗指标、成本相关………形成了这么一套体系,通过计算机软件系统,随时可以计算出每个人个人的绩效积分是多少。”

  有了绩效积分体系,不仅在经济分配上提供了更有说服力的依据,还与评优、晋升和培训机会等挂钩,让医院的绩效考核更加透明和公正。

  “在很多单位里评先进,按我们中国的文化,评先进就是评老好人,有的地方是轮流坐庄,原因就是没有客观的指标。我们这里就不存在这个情况,主任群体要评几个先进,诊疗组长群体、副组长群体、住院医要评出几个先进,按照分组和每组的个人绩效积分一排名,谁是先进一目了然。绩效积分还和职称评定和继续培养等机会相挂钩。所以,绩效积分制度有经济的、荣誉的、晋升和接受培养的效果。”应争先说。

  淘汰制度和“透明墙”

  激励机制并不是对所有人、在所有时候都起作用,为了防止服务质量的底线不被击穿,东阳市人民医院还建立了一套处罚机制。

  比如,医院的劝退制度规定,员工两年执业医师考试不合格的就要“下岗”,第一年大轮转总分数低于50分的就要劝退。应争先认为,建立机制淘汰“问题医生”,是保证医疗安全和避免医患矛盾的必要手段。“医生要实行淘汰制,全世界都这样。”应争先这样说。

  在东阳市人民医院还有一个规定,就是医务人员在一年内被投诉三次的话就要被辞退。“被投诉前两次的时候,医院会根据规定,每次安排不同层级的领导找这个员工谈话,了解被投诉的具体原因,看他是不是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我们医院会尽量帮助解决。如果第三次在被投诉,那就只好按照规定辞退了。”应争先认为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淘汰机制。

  这样严厉的惩罚措施会不会让医务人员人人自危,心理负担过重呢?应争先说刚好相反,因为有这样的淘汰制度,每个员工都会在工作中一丝不苟,对患者服务的热情周到,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一种习惯和自觉,成为医院文化的一部分,也就不会感觉到额外的压力了。

  东阳市人民医院对行政干部的管理也非常严格。行政干部的工作效率如何,院长是最了解的。东阳市人民医院实行法人治理结构,院长有组阁权,副院长和中层干部由院长直接考核和任免,不需隔着卫生局。

  应争先说:“我们的行政人员在上班时间绝对没有上网的、闲聊的、玩游戏、玩手机的,都在忙碌着工作。”在行政办公楼层记者发现,这里所有的办公室,包括院长和副院长办公室,全部都是“透明”的,朝向楼道的一侧是一面玻璃墙,里面的每个角落、每个工位在外面看一目了然。可以想象,在这样全透明的环境下工作,想偷懒不容易。



  培训:向高端看齐

  县医院靠什么留住患者?应争先对医疗和服务质量近乎“痴迷”的追求,是东阳市人民医院在激烈竞争中生存发展的秘诀之一。

  2000年,还是副院长的应争先去新加坡国立大学培训了一个月。这一个月的培训,让应争先对医疗体系的认识,以及对“优秀的医疗机构”的理解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 “哇!医院竟然可以这么做!”应争先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县医院为什么不可以向世界级的优秀医院看齐?“我当时就想:等我当了院长,一定要把医院骨干和职工都送到这里来看看。”

  2004年,已经成为院长的应争先开始联络新加坡方面的老朋友,2005年开始对全院的职工进行新加坡医疗机构服务理念和方法的培训,新加坡派培训机构来讲课,医院也不断派职工赴新加坡取经。

  向新加坡学习的活动一直持续到2009年,但这种培训模式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应争先对医院进步的渴望。“虽然新加坡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很好,也确实对医院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但员工到那里大多时间只能在病房里走走看看,不能进入病房跟班实习”。应争先开始物色更适合的学习目标。2009年,应争先联系了台湾最大的公立医院之一的台北荣民总医院,并把培训干部职工的“主校区”放在了这里。

  “台湾的医疗体系吸收了日本、欧洲和美国的优秀经验,服务理念非常先进。台湾和我们同宗同源,没有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他们的医疗体系更适合我们学习。我们在台湾接受培训的每一天,从早晨开始,每一个小时在什么地点培训和学习哪些内容,都是安排得满满的的,非常充实。”应争先说。

  从2009年至今,东阳市人民医院全面学习向台湾学习,坚持每年派遣200多人次赴台湾学习,也不断从台湾邀请咨询公司来东阳市人民医院授课,从质量管理体系、医疗服务模式、住院医师的培训体系、学科建设等全方面向台湾标准看齐。“很多经验和制度也不是拿过来就能用的,我们把学到的东西放在自己的医院里应用,再反复评估哪些适合、那些不适合,哪些制度需要经过调整我们才能用,这是我们一直在做的。” 应争先说。

  向医疗先进的地区学习,为医院管理的持续改进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尽管2013年东阳县人民医院的日均门急诊量已达到3700多人次,但就医环境仍然能够保持安静有序。身着统一制服的保洁人员开着电动清扫车,来往之间擦洗着地面。由于面积较大,各个诊区间有电动摆渡车在楼内穿梭,随时为需要的患者提供帮助。在住院楼,病房里有独立的卫生间和专属的晾衣间,每张床位上面的日光灯都增加了防刺眼装置,让房间内明亮而舒适。为方便患者转移,急诊区设在一个开放的大病区,每张病床都配有一套抢救和监护设备,闪烁的电子屏和仪器工作中不时发出的嘀嘀声,每张病床都堪比一个小型ICU。从干净清新的就医环境到工作人员的笑容和服务语言,无处不透着一股台湾高端医疗服务的“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