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东阳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这件事太大了,竟和医院有关……

作者:|发布日期:2019年05月12日| 人浏览

昨天(5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对2018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国办发【2019】13号)。

 

东阳市榜上有名!

 

这件事太大了!破天荒……

 

仔细看下来,东阳受表扬是因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这件事。

 

 

提起东阳的公立医院改革成效,确实是干货多多,早就是闻名遐迩,全国瞩目。

 

且听小编道来。

 

 

 

 

近年来,东阳市作为国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和省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医共体建设和分级诊疗试点地区,通过管理体制改革、“三医联动”综合改革、县域医共体建设等重点举措,初步取得了“群众得实惠、医院得发展、政府得民心”的实效。2018年,两个“总费用”有效控制的大前提下(公立医院医疗总费用和全市医保支出同比增长分别为5.01%和6%),实现了“四个更优”,即公立医院收入结构更加优化(医疗服务收入和药品收入占比分别为33.8%和22.8%),区域病人流向结构更加合理(县域内和基层就诊率分别达90.1%和69.6%),群众获得感更加明显(早高峰挂号排队时间缩短到5分钟,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到82.6%),医务人员积极性更有效激发(公立医院工资性收入同比增加7%)。相关经验得到了孙春兰副总理和浙江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人民日报》、《健康报》、《浙江日报》等多家媒体多次报道,《健康报》2018年4次头版头条专题报道,东阳市人民医院院长被为“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闻人物”。

 

东阳市人民医院院长应争先

 

 

 

关键句一:改革管理体制。

深化“放管服”改革,坚持管办分开、放管结合,创新治理方式。

 

一是强化政府办医职责。强化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1993年建立了国内首个以董事会为主体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2011年2012年和2014年率先开展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和分级诊疗试点,特别是2017年被确定为省级县域医共体试点以来,由市委书记亲自牵头建立例会制度,医疗、医保、医药由一位领导分管;强化政府投入责任,划出50亩土地建设人才公寓,投入9.36亿元加强公立医院基础设施建设,设立医共体专项资金8000万元用于基层人才池、基层提升、信息化建设等,2019年新增卫生基建项目投入3.3亿元。

 

 

二是落实经营管理自主权。1993年,东阳市人民医院和巍山医院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在全国率先建立董事会(现改称理事会)为主体的医院治理结构,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理事会负责医院发展规划、章程制定、重大项目实施、财政投入、院长选聘、运行监管、绩效考核;以院长为首的行政领导班子全面负责医院医疗、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相关经验被《健康报》誉为“医疗领域的‘小岗村’”,东阳市人民医院被评为全国医药卫生先进集体,院长被评为全国优秀院长。

 

 

 

 

关键句二:深化综合改革。

以破除以药补医、建立公立医院新的补偿机制为关键环节,推动“医疗、医保、医药”的改革联动。

 

一是建立科学补偿机制2012年,率先全面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在控制县级公立医院门诊和出院病人均次医疗费用、业务总收入增长幅度的前提下,提高手术费、治疗费、护理费、诊查费、床位费等收费标准。推进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机制,降低高值耗材和医用材料占比。近年来,全市公立医院门诊/住院均次费用增长维持在5%以内,药品占比下降至24%以下,耗材占比降至13%以下,医疗增加值百分比达到45%以上。

 

 

二是推进“DRGS+总额预算制”医保支付方式2014年起,实施总额预算制的医保支付改革,2018年新增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结合点数的医保支付方式,在年度医保预算的总额内,根据DRGs结合点数进行支付(共628个相关分组),各医疗机构以实际服务点数获得医保基金付费

 

三是健全人事薪酬制度。2002年,东阳市人民医院率先推行内部岗位绩效工资制,医院工资总额根据医院运行绩效实行动态管理,职工分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 2008年起向全市推开。对全院职工实行员工绩效积分制度,把每人每年对医院的贡献度计算成分数,作为年终奖分配和职称晋升的依据;对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实行首席医生津贴;对3年内新入职的员工设立学习成长积分,积分越高,薪酬越高。

 

是实施内部精细化管理。东阳市人民医院建立了600多个内部管理制度、100多个标准化作业程序、250多个临床路径,自主开发了医院HIS、电子病历系统、医院运营管理系统。采用平衡计分卡、品管圈、丰田生产方式等现代管理工具,全员参与持续质量改进。质量评价数据作为全省唯一的质评参照标准,相关经验先后荣获浙江省卓越经营绩效奖、金华市政府质量奖和东阳市政府质量奖,2018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专题报道。近3年,东阳市共承办近20场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培训班,全省所有二级以上医院的院级及中层干部全部参加了培训。

 

 

关键句三:提升县域综合能力。

 

通过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县级龙头医院能力提升、县域医共体建设等举措,县域医疗服务能力位列全省前列。

 

一是做强县级龙头医院。东阳市人民医院荣膺全国县级百强医院第8位,列入“县级专科排名30强”的14个专科中有12个专科上榜(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建成6个省级龙头学科,建成胸痛中心、脑卒中中心、多发伤抢救中心、新生儿救治中心、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等六大急救网络,实现了心梗病人和脑卒中病人零外转,20余个病种技术排名(DRGs)位列浙江所有医院排名的前20位。

 

 

二是实施县域医共体改革。2017年10月起,启动县域医共体建设,把6个市级医院和18家基层医疗机构组成一个医共体,实施集团化运营管理,形成服务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管理共同体。建立社区循环、呼吸系统等17个临床培训模块,2018年实现基层全科医生培训全覆盖。建立基层“人才池”,实行统一招录,拨款2800万元和划拨20亩土地建基层人才公寓,让新招员工“在城里安家,在基层工作”,2018年招新员工72名。实行“工资总额动态化”调整,结合“地区系数”动态确定工资总额,内部绩效工资差异化分配,激励基层单位和个人“活起来”和“动起来”。

 

三是夯实基层网底。2018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上升29.32%,住院人次上升89.51%,基层就诊率69.6%,群众满意度从77.5%提升到91.7%;18家基层医疗机构消灭亏损,职工收入增长20%,1家卫生院和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创建为国家群众满意卫生院和国家优质服务示范,建成金华市首批基层医疗机构特色科室5个。

 

 

关键句四:党委政府重视。

 

东阳市委市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卫生体制改革,早在1993年就对东阳市人民医院实施了前所未有的管理体制改革,在全国公立医院中率先建立了以董事会为主体的法人治理结构。近年来,又建立市委卫计工作例会制度,市委书记每月听取改革推进情况汇报,协调解决医改进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医疗、医保、医药调整为同一位副市长分管。政府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划出50亩土地给各家医院作人才公寓用地,在医院扩建等项目投入9.36亿元,医共体配套项目(人才池、基层提升、信息化建设)投入8000万元,预计2019年卫生基建项目将投入3.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