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东阳的院长上了国家卫健委发布会,真牛!

作者:|发布日期:2018年06月23日| 人浏览

 

 

 

6月22日下午14:30,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杭州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专门介绍我国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双提升有关情况。

 

东阳市人民医院受国家卫健委邀请,与浙一医院、浙二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一同出席本次发布会,介绍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提升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发布会现场)

 

这场发布会,只邀请了这四家医院的院长。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郭燕红副局长出席发布会,并介绍总体情况。宣传司新闻处成义副处长主持发布会。

 

发布会上,应争先院长向国家级和国外媒体介绍了这些年来东阳市人民医院在医疗技术和质量安全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这些成就,保障了东阳地区人民群众的健康,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

 

就在半个前的6月7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刚刚报道了东阳市人民医院的医疗技术发展成就。

 

 

 

提升医疗技术水平

确保90%的病人在县域内就诊

应院长指出,近年来,随着东阳市不断加大公立医院改革力度,充分发挥东阳市人民医院县域龙头作用,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提前五年实现了90%患者在县域内就诊的目标。

 

(应争先院长作报告)

 

能如期实现90%的患者在县域内就诊的目标对于东阳这样一个小县城来说,已实属不易,东阳市提前5年就顺利达到这个目标,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应院长指出,东阳市人民医院是县域内的龙头医院,承担着当地100多万人口“大病不出县”的医疗任务。那么,县域医疗技术能力提升是关键,东阳市人民医院的做法主要体现在:

 

提升急救能力,明确“救心、救脑、救命”的技术重点发展方向;实施“内科有创化,外科微创化”的技术发展策略,让省市级技术向县域移植;整合县域医疗资源,让院前、院中、院后无缝联合,建立全市胸痛中心网络、脑卒中网络、危重孕产妇管理救治网络、慢病管理团队,发挥团队作用提高救治水平。

 

2017年,东阳市人民医院完成急诊冠脉PCI手术185例,不停跳冠脉搭桥等心脏手术200多例;完成主动脉支架和大血管置换重建术50例。脑卒中静脉溶栓达到150例,脑动脉取栓术24例;各类脑外伤手术200多例,脑动脉瘤夹闭及栓塞手术 81例。成功抢救8例羊水栓塞、28例产后大出血病人;消化道大出血85例,创伤大出血40例,应用ECMO技术抢救成功多名重症患者。

 

在东阳市人民医院,已经实现了心梗病人零外转、脑卒中病人零外转, 医院有30余个病种、术种排名列浙江全省医院的前20位。

 

这样的成绩,对于一个县市医院来说,确实难能可贵。

 

正如成岳冲副省长调研时所说的,有这样好的一家医院,是东阳老百姓的福气。

 

强化医疗质量管理

提高医疗品质和安全

 

“医疗质量是医疗品质和安全的关键”,应争先院长指出,东阳市人民医院的质量管理学习美国、新加坡、台湾等地的医院管理先进经验,实施的是精细化管理。

 

 “东阳市人民医院创建了656个不同层级的管理制度和210条临床路径,并以此为核心,构建全院质量制度体系,以科内九大质管员为基础构成了质量制度标准的执行体系,以诊疗、救治路径信息化、高危药品一针一码、信息全追溯等为代表形成质量管理的智能化监控体系。”

 

同时,应院长形象地以医院安全用药管理举例,他说“在东阳市人民医院每个医生的合理用药行为都有电脑记录跟踪。容易出错、容易给病人造成伤害的药品,实行一物一码管理,形成可追溯的闭环,保证了病人用药安全。”

 

正因为有这样严格、科学和有效的质量管理,该院的重要医疗质量指标跻身全省前列,质量评价数据被浙江省卫计委质评办列为全省唯一的质评参照。医院还先后获得了东阳市市长质量奖、金华市长质量奖、浙江省卓越经营奖。目前正在申报浙江省政府质量奖,这在全国县市医院中还没有。

 

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医共体试点工作在全国医疗改革热潮中正如火如荼进行,应争先院长指出,“今年开始,东阳市根据省卫计委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参与首批医共体试点工作。”

 

东阳市的医共体工作按“三统一、三统筹、三强化” 积极推进县乡医疗机构建设,18家基层医疗机构纳入医共体,将东阳市人民医院25年改革经验导入到医共体,在较短的时间内重构了管理体系,建立了标准化运行和评价制度。为基层医疗机构量身定做制定了全科医生“模块化”培训方案,已有476人参加培训,覆盖东阳市各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相比于全脱产、长周期、跟班式的学习培训,这种培训化的好处是能够在短期内有针对性地迅速提高基层医疗实用技术,为县域医疗技术提升打下基础。此外,作为模块化培训的一个有益补充,龙头医院高年资医生下乡固定坐诊,担任有病房卫生院的病区主任,以真实的社区卫生中心门诊、病房环境为带教场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全科医生能力提升“场外教学”和“场内指导”双促进的东阳模式,基层员工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医疗服务能力和发展活力得到提升。

 

同时,为推进区域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东阳市人民医院还将整个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向基层医疗机构延伸,构建一个由党风廉政、公共卫生、医疗质量、医疗运营、后勤保障五大类共83个指标数量的基层医疗机构质量体系,每月统一检查、统一反馈,最终与绩效工资挂钩,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质量有效可靠,形成了全国可推广、可借鉴的范本。

 

今年1—5月,东阳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上升34.01%,住院人次上升106.21%,县域外就诊人次及手术人数同比下降10%。县域有序的初级医疗保健体系正在形成,基本实现了“大病不出县,小病在社区”的医改目标,东阳老百姓的医疗幸福感不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