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发布日期:2018年05月21日| 人浏览
2018年5月19日下午,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东阳市人民医院应争先院长在会议大厅,向大会作安全用药报告。
这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指导,中国医院协会主办的“2018中国医院质量大会”会场。
东阳市人民医院只是一个县级医院,和北京协和、上海瑞金等航母级医院相比,在规模上、级别上并不起眼。为什么这家医院的院长能够走上全国质量大会的讲台,介绍用药质量和安全的理念和成果呢?
根本原因在于,该院在医院管理上所取得的成就。在药品管理方面,东阳市人民医院坚持从用药安全出发,在用药管理中植入了精细化理念和手段,以问题为导向,系统化、精细化解决问题。
用药安全,事关每个百姓的利益
5月19日下午,由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药房杂志社协办的“合理用药与用药安全”论坛,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秦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助理王平主持,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马昕、南京鼓楼医院院长韩光曙、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副院长王春革、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郑军华、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积水潭医院药学部主任甄建存等医疗领域的重要人物就作了“合理用药与用药安全”问题作了精彩报告。
东阳市人民医院应争先院长受邀走上讲台,向会场上的如林专家娓娓介绍了《东阳市人民医院用药安全精细化管理》。
演讲中,应争先院长开宗明义,深得在场同行专家的共鸣:“医院的质量和安全,实际上是不分医院大小和级别地域的,关键都是为病人提供更安全、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演讲中,应院长向大家介绍了医院如何解决医院用药安全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药品选用不合理、药品名称、剂量等缺乏有效的风险防控,药品缺乏监控体系,病区备用药品和剩余药品缺乏有效监管,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追溯体系不完善,合理使用抗生素能力不足等用药安全方面的痛点和难点。
植入精细化管理,让用药安全做到位
在东阳市人民医院药房,自动发药流水系统、自动包药流水系统让人们啧啧称赞。
显然,这些现代化设备能够使发药更高效、更安全,但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管理。
首先,东阳市人民医院成立了专门的用药安全组织体系,包含了药事管理委员会、“安全用药”管理小组、科室合理用药专管员,建立三级质量控制体系,从医院层面、职能科室层面、临床科室层面实施层层安全把控,将用药安全管理问题责任具体细化与落实。
三级管控体系从体系层面对用药安全进行管控,解决宏观上的问题,但还远远不够。医师对于用药安全知识的掌握也是极为关键的,特别是年轻医生尤其重要。
在这一层面,东阳市人民医院将用药安全列入住院医院规培内容之中,作为住院医师成长考核的重要一项。
另外,医院实行抗菌药物使用能力培训制度和考证制度,每年对医师抗菌药物使用能力进行考核,持证上岗。医生如果没有通过考核,抗生素使用等级就会受到限制。
与此同时,医院还组建了循证医学团队,将用药安全与国际接轨。
自身强大的信息技术开发能力是东阳市人民医院保证医院合理安全用药的重要手段。该院利用自身技术团队,开发了成熟的合理用药软件系统,用信息化手段对用药安全进行保障,防范系统差错,这在国内实属不容易。
针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追溯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该院也探寻了一系列的精细化的改善方案,如建立药品可追溯性的闭环管理,实现了麻醉药品“一物一码”闭环管理,单剂量发药(UDD)保证针剂药品的用药安全,高警示药品实行“一针一码”管理,病区备用药品流程改进。
查找问题,推动用药安全持续改进
东阳市人民医院在用药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不断进步,走在全国前列,靠的不仅是它的内部精细化管理,还在于它刻意建立的“发现问题—上报问题—解决问题”的持续改进体系。
一线医护人员是发现问题的第一关,一旦发现存在药品安全的缺陷,他们有责任报告。
信息化手段建立的“报错系统”是重要途径。比如,药房发药差错隐患通过及时上报,反馈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及时整改,这是一个及时的纠错过程,也是有效避免错误药品流转到百姓手中的有效手段。
医院的三级质量管控体系定时开展药品调剂差错专题分析工作,查看重点人员的操作视频,提出整改措施,限期责任整改。
对于风险较高的“高警示”药品,医院采取精确的“一物一码”管理,可以避免出错。
东阳市人民医院的精细化管理在用药安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最复杂的药品安全管理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
毒麻药品达到有效管控;
高警示药品得到有效监管;
药品使用差错得到管控;
口服药差错率降到最低限度;
合理用药软件的开发减少缺陷和差错;
抗菌药物软件的开发规范了抗菌药物的使用;
……
今后,他们会做得更好。
< 上一篇:【最多跑一次】医院这样造房子,能救多少人?[ 08-09 ]
下一篇:全国最厉害的胆石专家“胡一刀”到东阳了!他送来的大礼物是……[ 07-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