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发布日期:2017年05月08日| 人浏览
一床难求,这是“二孩”政策放开后,东阳高品质产科的普遍现象。为缓解这一问题,4月上旬,东阳市人民医院阳光产房进行了扩容,新增一个完整病区,截止到昨天下午,新产房诞下的宝宝,已逾130人。
供求问题相对缓解
开放三天就满床
为适应高品质的生产需求,2007年,东阳市人民医院推出了阳光产房,不同于普通产房,这里的空间更私密,一人一房,产妇还能享受“定制级”的服务。阳光产房在孕产人群中已得到高度认可。
扩科前,阳光产房原有37张床位,不仅要接待东阳本地产妇,还要满足周边县市甚至外籍产妇的生产需求,供需关系十分紧张。
“我生第一胎的时候,预产期到阳光产房,可孩子没‘发动’,因为床位紧张只能先回家,两天后的凌晨羊水破了,再到这儿的时候,已经没床位了,只能转到普通产房。”东阳市民楼女士刚刚在阳光产房顺产诞下第二个孩子,早在10天前,她就进行了预约。
2013年末“单独二孩”政策放开,半年多后,阳光产房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先前床位实在太紧张,阳光产房没法开放顺产预约,像楼女士这样深夜生产的产妇,多数不能如愿在阳光产房生产。”科主任刘妙珍主任医师告诉记者,目前阳光产房床位已增至56张,顺产产妇也可以进行预约了。不过新产科病区开放后仅三天,就出现了第一次满床的状况,供需矛盾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
新增暖心的小细节
阳光产房更人性化
生孩子是女人生命中最重要也是最艰难的时刻之一,为更好地支援产妇,阳光产房在不久前作了一些细致而暖心的调整。
“13时53分,女孩儿!”昨天下午,要不是有护士推开门和等待的家属交流,第一次来到这里的人,很难发现这儿有人在生产。“我生女儿的时候,花了六个小时,痛得一直叫,撕心裂肺的。现在女儿生小孩,我真是害怕再听到那种声音。”一名产妇的母亲陈女士说,她等在门口,没听到哭叫声,虽然等待的过程很焦急,但病房安安静静的,心里还是好受不少。
“我们的12个分娩间都安装了吸音板,这是沈老师提的建议,被医院采纳实施了。”阳光产房副护士长赵丽化口中的沈老师名叫沈志萍,台北荣民总医院特需病房护士长,从医已36年,从今年2月开始,她将在东阳市人民医院工作半年时间。
减轻噪音,能避免给其他产妇带来负面情绪,沈志萍还建议加强分娩间的光照。“光亮可以平复紧张心情,我们曾给情绪障碍的病人给予光疗。”此外,沈志萍还对诸多平时难以注意的细节和礼仪提出了改进建议,使得阳光产房更为人性化。
< 上一篇:持续改善服务品质 看看这家医院如何自找自“茬”[ 11-03 ]
下一篇:我市举行纪念“5.12”国际护士节表彰大会[ 05-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