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个医护人员进了咖啡馆,他们要干什么?

作者:|发布日期:2015年11月24日| 人浏览

    昨天是星期天,东阳市人民医院的150个医生护士走进了他们在医院教学楼四楼12个房间里特意布置“世界咖啡馆”。

    这些人都去干什么了?真的是聚在一起喝咖啡吗?

    不是的。

    他们是在这里参加一个特别的活动,叫做“共识营”,其实是主题讨论会的一种形式。从2800名职工中精心挑选的150位各层级人员,要在这里进行“脑力激荡”,筹划2016年的工作蓝图,并就行动方案达成共识。

 

每年一次“脑力激荡”,今年是第三次

    这种会议形式有一个非常有格调的称谓——“世界咖啡馆”,是该院院长应争先和常务副院长吕忠从台湾和新加坡最好的医院里移植过来的。

    这已经是该院第三次举办此类活动,前两次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参会的职工围绕医院精心准备的若干个主题,畅所欲言,大胆说出自己对医院事业的见解和看法,每次活动都能收集到数百上千条建设性意见。这些从“草根族”口中发出的声音非常接地气,经过综合归纳后,为医院第二年的工作提供了十分有意义的指导。

    这一次“世界咖啡馆”要讨论的主题有七个,分别为“如何推进专科技术进步”、“学科建设如何推进”、“科内教学活动如何推进”、“标准化如何推进”、“义乌医院开业之后如何实现大部制”、“如何发挥诊疗组长和护理组长的作用”、“如何让病人说我们好”,涉及的都是明年医院要做的重点工作。

 

半小时一轮,“咖啡馆”内好紧张

    七个主题分成12个讨论组,每组进一个咖啡馆,除1名桌长、1名副桌长和1名书记员以外,还有8-10名专门负责“开口说话”的组员。每名组员须选择4个咖啡馆,也就是选择四个主题,轮流“入馆”讨论发言。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被一一记录,由桌长组织综合后,向全体汇报。

    每一轮的讨论时间是半小时,半小时讨论结束后,除桌长、副桌长、书记员外,嘉宾就需要换桌,继续跟不同主题的房间一起讨论,就是在轮流移动对话中,找到了全新的观点。

    走进教学楼四楼,门口电子屏上显示着每间房的名称,这里面大有学问。“东医遇上西雅图”,取意《北京遇上西雅图》,寓意美好、浪漫,契合“如何让病人说我们好”的主题;“北斗”、“启明”预示智慧;“研学馆”、“教学相长”足见在教研工作中的重要;“开窍茶”、“来一壶”,意趣盎然;“光影”指向外科,“心韵”体现内科……

    看着这些咖啡馆的名称,似乎大多很悠闲,其实,在四轮的讨论中,每名“客人”都是非常紧张的,十多名讨论者要在30分钟内轮流发言,把自己认真思考过的“真材实料”呈现出来,确实需要事先做足功课的。

    咖啡馆内最紧张的是桌长、副桌长和书记员,他们是各个主题咖啡馆的主人,既要“招待客人”,又要抛砖引玉,提出问题,还要把“客人”的意见和建议详细记录下来,再归纳总结出汇报材料,在晚秋初冬的气温中,还个个弄出了一身热汗。

 

成果累累,香气扑鼻

    咖啡馆讨论环节结束以后,马上进入了讨论成果分享环节。

    150名医护人员从各个主题咖啡馆中走出来,进入了灯火通明的学术报告厅里。在这里,他们将听取每个主题的“桌长”分享咖啡馆讨论的成果。

    每位主题汇报人有15分钟的时间来阐述他们咖啡馆的成果。

    以陈君卿副院长提纲领衔的“光影”、“心韵”两个咖啡馆讨论的是“如何提高医院现有诊断技术能力?”,讨论成果汇总起来,主要有:1.多学科配合,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如放射、病理等)共同读片;2.组织医生选择跨科室业务知识学习;3.建立临床与辅助科室的共同病例讨论;4,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5,每年针对性开展学术周等活动,等等。

    明年是东阳市人民医院的“标准化年”,开展标准化将是该院登上管理新台阶的新利器。吕忠常务副院长主持的咖啡馆讨论出的意见洋洋洒洒,有见地、可操作的很多,对工作很有指导意义。比如,在回答“如何让制定的标准与实际需要相符”这个问题时,建设性意见包括“让执行标准的人参与制定标准”、“定期对标准进行维护与完善”,非常有操作性,接地气。

    其他七个主题的成果汇报都“很有建设性”。

    成果分享结束,大家都觉得对明年工作的脉络清楚了很多。

    院长应争先也分享了他自己的感受,他认为医院以“咖啡馆”的形式,让大家收获了很多思想,它是一种创新,让员工参与医院决策的好途径,是激励大家“脑力激荡,指点东阳市人民医院”的好方式。他要求,这些成果要在全体员工作形成共识,逐步落实到医院2016年的工作中去,推进医院的发展。

    夜幕降临时,这场从早上8点半开始的思维激荡圆满结束。很多嘉宾都表示,医院采用这样的方式很舒服,大家能畅所欲言,能跟不同的人一起换桌讨论、头脑风暴,非常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