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发布日期:2015年10月29日| 人浏览
周一早上,一位耳朵里塞着大东西的3岁孩子被父母送进了东阳市人民医院急诊室。医生发现,躲在宝宝耳朵里的是一颗滚圆的玻璃球,死死卡住外耳道,外耳道又发生了炎症肿痛,要想取出来,真是难上加难。
3岁宝宝将玻璃球塞进耳朵
这个孩子叫健健,今年只有3岁,东阳人,家里爸妈都在义乌做生意,平时都很忙,孩子由奶奶带着。
今年,健健已经上幼儿园小班了,周末在家就跟着奶奶。上周日,健健早上起来就在家里自己玩,奶奶看健健自己玩的很开心,也就自顾自地买菜做饭干家务,谁也不知道,健健自己玩的高兴,把一颗圆溜溜地珠子塞进了耳朵。
到了晚上,健健哭闹着不肯睡觉,直喊耳朵疼,妈妈一瞧,发现孩子耳朵里有块大东西堵着,蓝蓝的,圆圆的,像颗玻璃球。
妈妈和奶奶七着了急,七脚八手想把它掏出来,用手指,不行;挖耳勺来了,还是不行,结果越掏这鬼东西越往里钻,弄得健健大哭大叫直喊疼。
家人没法,心想,这东西是圆的,就让孩子头往右侧睡,希望玻璃球能自己掉出来。
可是,一宿过去,第二天一大早,健健耳朵不但没掉出什么东西来,反而更是喊疼,连父母小声说话都听不见了。这可把大人吓坏了,火烧火燎地抱着孩子,来到了东阳市人民医院的急诊室。
宝宝哭闹不配合,难煞医生
医院里,医生开始也试图徒手用简单器械把玻璃球取出来,可是,却遇到了麻烦。
孩子才3岁,本来就非常怕打针,远远看见穿白大褂的医生就因为害怕而哭闹起来,当医生护士拿着工具靠近时,更是大哭大喊,抱紧着妈妈,根本不肯让医生碰。
父母哄不住,奶奶吓不住,医生无法靠近,耳朵的问题就难以解决。如果强行取物,不仅难度大,而且孩子挣扎可能造成进一步的损伤。
这下,医生也犯了难。
但是,医生知道,孩子耳朵里的东西必须取出来,因为如果一直让玻璃球卡着,炎症发展了,时间久了,不仅影响外耳道,而且会波及鼓膜,造成鼓膜穿孔破裂等严重后果。
当然,医生总是有办法的。和家属商议以后,医生决定给孩子上点麻醉,让孩子睡着。
麻醉的效果非常好,很快,孩子就安静地睡着了。
负责操作的五官科吴亚庆医生发现,经过一夜的折腾,健健的右侧耳外耳道发生了明显的充血肿胀,还出现了密密麻麻的水泡,把玻璃球紧紧卡住,动弹不得。吴医生拿出了绝活,慢慢地、轻轻地将显微勾针放到圆球底部,终于顺利地将健健耳朵里的珠子取了出来。玻璃球取出后,医生仔细检查了外耳道和鼓膜等情况,发现鼓膜完好。术后,医生给健健采取了消炎和抗菌治疗。
在医院观察的一天中,孩子没有哭闹,炎症得到了控制。孩子回家前,吴医生叮嘱孩子的家长,不要让孩子的耳朵遇水,否则会引起炎症。
孩子为何喜欢往自己身体里塞东西呢?
吴亚庆医生说,小孩好奇心重,会往鼻子、耳朵里塞小东西,小纸团、花生米、纽扣,甚至还有妈妈的耳钉。她说,她曾经从孩子的耳朵、鼻子、气管里取出过各种各样的东西,从动物(各种小虫)到植物(各种豆)到金属玩具,应有尽有。
吴医生提醒说,家长发现孩子把诸如小塑料珠、火柴棍、绿豆等异物塞进耳道里时,切不可盲目硬掏,否则很容易损伤耳道甚至鼓膜。稳妥的方法,是让孩子耳朵冲下,类似游泳后耳道进水那种方法蹦跳几下。孩子蹦跳时,候家长要注意保护,以防孩子摔倒。用这种方法,可以取出一些没有卡紧的异物。如果异物体积较大,不容易掉出,应尽快去找医生取,医生有良好的照明灯,用细长的镊子或小钩子就能把异物安全取出来。
吴医生还提醒,家长一定要注意,如果是绿豆一类植物性异物卡入,一定不要往耳道里滴液体,这样会造成异物膨胀,反而卡死在耳道里,到医院后也很难直接用镊子夹出来。
< 上一篇:打一针,中风也能站起来[ 10-28 ]
下一篇:古稀老人吃了这种营养品,第五天就命归黄泉[ 11-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