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发布日期:2015年10月28日| 人浏览
本期医学指导:东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徐冬娟主任医师
昨天,横店镇的张大爷从东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病房康复出院了。从一周前的突然中风偏瘫,到一周后恢复行走能力,这样奇迹般的经历,用张大爷儿子的话说,“运气好,技术高,用了溶栓技术”。
张大爷中风当天,右侧上下肢瘫痪,口齿不清,言语不利,在东阳市人民医院接受了一种叫做“rt-PA静脉溶栓”的治疗后,第二天就口齿转清,手脚能够活动,令家人欣喜不已。
东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徐冬娟主任医师指出,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已超过肿瘤,排至各大疾病的首位。脑中风患者中,四分之三有不同程度的劳动力丧失,重度残疾者占40%以上。中风病的高致残率让人闻“风”丧胆。
她指出,近几年引入临床的新技术——静脉溶栓术,让中风患者看到了康复的曙光。
静脉溶栓让脑中风致残率降三成
徐冬娟说,脑中风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管堵塞或破裂引起脑组织坏死导致肢体功能减退、丧失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脑出血,另一类是缺血性脑中风,即脑梗死。脑出血的发病率有所降低,原因是脑出血的主因——高血压病逐步得到了规范诊治,加上患者自身的重视等。缺血性脑中风的病因有所不同,最基本的病因是脑动脉粥样硬化,约占脑中风的70~80%,随着人口老龄化,尚有增高趋势。因此,提高缺血性脑中风的治疗有效性,成为脑中风治疗的当务之急。
徐冬娟主任医师介绍说,静脉溶栓术是最喜人的医学进展之一,这种技术的原理,是在适当的时机,向缺血性脑中风的病人体内注射药物,这类药物能够溶解阻塞脑血管的血栓,使血管畅通,让因为“断血”而面临坏死的脑组织重新获得血液供应。目前,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是公认的最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的溶栓用药。
对于静脉溶栓术的疗效,徐冬娟说,据相关资料统计,这种技术能够避免三分之一的缺血性脑中风病人留下后遗症,这对于传统的治疗方法来说,是难以望其项背的。她举例说,东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近年来用rt-PA静脉溶栓技术治疗了300多位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大大提高,致残率和致死率均大幅下降。
静脉溶栓的最佳时机是4.5小时
这么好的治疗方法,是不是每位患者都能用呢?
并非如此。徐冬娟说,使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有特定的条件,有一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首要条件是从发病到用药时间不超过4.5小时。
徐冬娟告诫说,对于中风病人来说,时间就是大脑,必须分秒必争,如果患者能在发病3.5小时内及时送达医院,医院在1h内用上药物,这就有了成功的机会。所以,她特别提醒,在方法选择上,家属必须果断,当机立断。如果一个儿子同意,另一个儿子或女儿持反对意见,讨论来讨论去,溶栓时机就错过了。
及时送达医院,需要家属对患者病情的正确判断。 徐冬娟主任说,患者突然出现以下8种情况,即可能为中风先兆,家属应立即将患者送到有治疗条件的医院:①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或麻木;②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③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④双眼向一侧凝视;⑤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⑥眩晕伴呕吐;⑦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⑧意识障碍或抽搐。
有的患者家属总在溶栓治疗存在的引起出血可能的风险上纠缠,以致痛失治疗机会的现象,徐冬娟说,出血的风险确实存在,包括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等,概率在6%左右,但是,徐冬娟说,“两害相权取其轻”,如果不进行静脉溶栓,再次血管堵塞致缺血性脑中风的几率会更大。
专家名片
< 上一篇:小后生跑步用力过猛,竟致盆骨骨折[ 10-27 ]
下一篇:3岁孩子耳朵藏着大东西,难煞医生[ 10-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