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医者仁心—张为民

作者:李斐铭|发布日期:2013年05月30日| 人浏览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在5月21日的特别策划《听见中国,我的中国梦》节目中,播出了《医者仁心—张为民》,以现场报道的形式,以我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张为民主任医师平常的工作故事为载体,反映奋战在救死扶伤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待患如亲,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守卫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的高尚精神风貌,以及医护人员朴实的中国梦。
  敬请收听:医者仁心—张为民.MP3
  
[听见中国 我的中国梦]医者仁心——张为民
 
2013-05-21 08:37  来源: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5月21日消息(记者沈静文)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听见中国,我的中国梦》,今天播出《医者仁心》。

  护士交班:5床杜XX,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神志不清楚……

  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主任张为民每一天的工作,都是这样开始。这是周一早晨8点,夜班医生、护士细致交班,紧接着,是张为民的老生常谈。

  张为民:无论怎么样,大家一定要注意医疗安全……

  平日里病房12张床位动辄爆满,由于周末连续有病人转入普通病房,这一天,张为民的病人还剩8名。在这家三甲医院的网站上,“重症医学科”的工作职责被描述为“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和重大手术病人的术后监护工作”。

  入住者有人遭遇重大交通事故,有人肺部栓塞,有人器官衰竭,几乎所有人都由机器帮助呼吸、由医生护士承担从诊断治疗到擦洗翻身的全部工作。

  8名病人中,最年长的90岁,最小的20岁。

  8点20分,张为民开始带着年轻同事,在8张病床前重复查体、交流的过程。有半数病人陷于昏迷,9床的20岁男孩儿则正从车祸的创伤中恢复。

  张为民:你特别能干,特别坚强啊。这个问题不大,小刀,放心吧,放心。

  面对80多岁的老人,张为民又是另一种语气、另一种语言。

  张为民:好,好,很不错!很厉害!

  对北方人,东阳方言比沪语、粤语更难懂,而在这家县级市的中心医院,方言也是官方语言之一。谈话多是普通话和东阳方言双语进行。张为民说的话不尽相同,表达的却始终是相同的意思:有进步、请安心。

  查完床,病人家属呼啦啦围过来,每个人都在叫“张主任”,张主任则依次往小屋里叫进每家人。

  张为民:病情是很明确的……

  家属:我们哪怕讲100句,不如你讲一句……

  张为民和另一家属用方言交谈: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脊椎损伤,基本上大的刀是不用开了……

  家属的要求各种各样。有女儿眼看母亲已经没有自主呼吸,因为农村里的风俗,请张为民无论如何帮忙再拖一天,他略一停顿,应允尽力;还有妻子抱怨住得太远,想转到镇里的医院,要张为民想办法联系医院接受,他竟然也当场打通同行的电话,好言相告。

  对患者对家属,张为民的和言悦色就是一剂强心针、一剂镇静剂。在手术室拿得住手术刀,挽救病患于危重固然紧要,但用来查房和谈话的时间也有同等分量。

  张为民:病人生病的时候,我们医生说出的话,病人和家属都很看重的。我们的一言一行他们都看在眼里、听在耳朵里。

  走在病房,张为民笑意可掬,面对家属,他又是予取予求的好好先生。

  张为民:我不会发脾气的,我们问心无愧。他不理解、动手动脚,一大批流氓过来围住我。我吵不过他们,我一个人,他们十几个人,我打也打不过他们,没必要咯。我大不了不跟他讲,跟他讲也讲不清楚,我不说了。

  温润本色,不说话,就是张为民表达生气的方式。

  从医22年,看过几多生死,张为民说到女儿正在住院,这一刻,红了眼睛。

  张为民:因为我的小孩子在住院。
  记者:怎么了?
  张为民:她读大学,身体不好,刚刚回来住院。我也很郁闷,有点压抑。
  记者:您刚刚说的“周末有点私事”是说这个吗?
  张为民:恩,我昨天前天都在医院。我从来没带过孩子,现在感到很内疚。

  心里揣着多少对家人的歉疚,张医生只全情听命ICU呼叫,走路带风。

  张为民:活着一天,就要享受生命的质量,要活得开心愉快。我对亲戚朋友说,我说你想不开就到我们ICU来一下,看看我们住的客人,我说是“客人”,看他们什么感受,就想开了。
  记者:您管他们叫“客人”,您把自己当成什么?服务员吗?!
  张为民:当然我在这里是主人啊!

 
 
  文字链接:http://china.cnr.cn/yaowen/201305/t20130521_512631791.shtml

<  上一篇:南宁市政府代表团来院考察[ 05-29 ]

下一篇:“开心人”的开心聚会[ 05-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