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县级医院建设的浙江探索:东阳市:“抓龙头、强基层、重保障”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更加普惠可及

作者:|发布日期:2023年12月18日| 人浏览


       近年来,东阳市高度重视卫生健康工作,始终把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促进城乡医疗卫生均衡发展,加快构建全民全程健康服务体系,筑牢共同富裕的健康根基。2022年,东阳市门急诊就诊人数达868.5万人次,住院19.3万人次,基层就诊率达71.5%,县域就诊率达90.4%,在全省率先达到90%以上。


      针对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医院面积狭窄、用地紧缺、发展受限等问题,东阳市紧抓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机遇,通过“整体迁建一批、提标扩容一批、综合改造一批”的路径,进一步优化全市医疗资源布局。2019年以来,共实施3000万以上重大项目20个,总投资73.5亿元,共争取专项债24亿元,目前,中医院迁建、妇幼保健院保健楼、人民医院新手术室大楼等10个项目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公共卫生中心、江北综合医院等9个实施类项目正有序推进,人民医院巍山分院长期护理院、肛肠外科医院等2个前期类项目正按计划推进。三年来,先后投入近2.2亿元,完成画水镇中心卫生院综合楼、白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等5个项目,谋划湖溪、佐村、三单等卫生院迁建工程,开展了基层能力风貌提升三年行动,新改扩建村卫生室(服务站)42家。

      按照“技术适宜、适度超前”的原则,结合医院学科发展需求,支持县级医院配备3.0T磁共振、PET-CT、128排CT等高端医疗设备,提升县域临床疑难杂症诊断水平。市卫健局和医共体管理中心制定基层医疗机构设备配置清单,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740余万元,重点支持基层医疗机构设备配置,5家乡镇卫生院配备了CT、DR等大型医疗设备,进一步提升居民就医便捷度。建立医共体药品统一目录,配备各类药品2515种,同时根据基层用药需求,每年对全市药品目录进行动态调整,满足基层患者用药需求。

      对标对表区域医疗中心和省级医院,大力实施“1020”名科工程(即5年规划期内,培育建设10个省级重点专科、20个金华市级重点专科)。通过加强国家、省级大医院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等院校合作,进一步加强心血管、生殖、骨关节置换、儿科、手外科、结石等重点专科建设,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制定出台医疗卫生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每年投入1000万财政资金用于补助公立医疗单位的人才培育和科研支出。加强对医疗新技术、新项目引入的扶持,在金华市范围内率先开展骨科手术机器人、急诊复苏性主动脉球囊阻断术、淋巴管吻合术、癫痫外科治疗、第3代试管婴儿等先进治疗项目。

激发基层医疗活力。建立了“九个一”机制,有效破解县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人才分布、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三个不均衡”,实现医共体内管理制度、绩效分配、人力资源、人才培养、慢病管理和信息系统等一体化管理。建立5大共享中心、8大质控中心、6大慢病管理中心,充分发挥县级医院的城乡纽带作用和县域龙头作用,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打通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渠道和机制,推动县域医疗从“县级强”转向“县域强”。全市15家基层医疗机构全部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5家中心卫生院全部达到推荐标准。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数较2017年(医共体改革前)增长69.6%,住院人次上升88.6%。

下一步,东阳市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要求,在扬长补短的基础上学习借鉴省内好的经验做法,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理念,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病有良医”的美好向往,在奋进“两个先行”中贡献东阳力量。



<  上一篇:“医疗领域的小岗村”又出新成果[ 07-28 ]

下一篇:服务小切口 体验大提升[ 12-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