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喝16斤水,以为是糖尿病没治疗,医生却说是尿崩症

作者:|发布日期:2021年10月21日| 人浏览

一天喝16斤水,以为是糖尿病没治疗,医生却说是尿崩症

四十出头的金大哥从20多年前一直多饮多尿,以为自己是糖尿病,一直没系统治疗,来院一查,医生却说是尿崩症,这是什么病症?

多饮多尿20多年 吃得下睡得着没重视

金大哥是贵州人,今年41岁,平时身体挺好。要说有什么不适,就是平常喝水的量和上厕所的频率比一般人高很多。

二十多年前,十几岁的金大哥就开始出现喝水量增加的情况,当时并没有太过在意,家里人觉得就是平时帮忙干活汗出的多,喝的也就多了。

202110211602507290.Png

到金大哥20岁的时候,症状就更明显了。金大哥在当地的诊所治疗过,但并没有明确的说法。

金大哥想着除了平日里多喝点水,多跑几次厕所,吃得下也睡得着,就没有太过在意。

202110211602505817.Png

这么不在意,金大哥就41了,一天要喝16左右的水,跑十多回厕所。

202110211602500884.Png

症状加重影响生活 弟弟拖着来就医

一个多月前,金大哥从老家来看望在东阳工作的弟弟。

一起住了几天后,弟弟发现金大哥的症状严重了很多,晚上睡觉也要起夜四五回,白天也是,吃个饭的功夫,跑了好几趟厕所。

202110211602504054.Png

弟弟看着金大哥浓浓的黑眼圈,觉得还是要去医院看一下。于是挂了东阳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的号。

在诊间,接诊医生吴月丹主治医师听完金大哥描述后,怀疑金大哥得的是尿崩症,为了进一步检查确定病因,金大哥住进了内分泌科病房。

在病房,医疗团队为了寻求病因,在金大哥入院第二天,对金大哥开展了禁水加压试验。这是一种在试验期间禁止患者饮水,记录每小时尿量,以及用药后尿量,可以区分患者的尿崩病因是中枢性、肾脏或者是精神性的试验。

202110211602503231.Png

通过5个多小时的试验,医生确定金大哥为中枢性尿崩症。

在进行对症治疗后,金大哥的症状明显缓解。

“晚上终于能睡个整觉了。”金大哥笑着说,他的精神状态明显有所提升。

三天后,金大哥出院了,医生建议金大哥定期来院复诊。

202110211602505695.Png

“因为药物可以减少尿量,如果尿量太少那也不行。所以需要定期来复诊。”接诊医生吴月丹说。

什么是中枢性尿崩症?

吴医生介绍,大脑的垂体能分泌抗利尿激素,以此控制人体日常的尿量和饮水量,一旦抗利尿激素的合成、转运和分泌减少,就会出现饮水和排尿失去控制的情况。

中枢性尿崩症的发病年龄青少年一般多在8-12岁,成人则在25-40岁之间。

其临床主要表现有哪些?

1、由于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多饮、多尿和烦渴症状。

2、与病因有关的表现,如占位性病变引起的头痛、头晕等。

大多数人在发病初期即可表现为排尿次数增加、尿量增多等现象,之后则出现烦渴、多饮。

若是患者不能及时补充水分,则可出现脱水导致的低血容量的表现,如心悸、心慌、血压下降、四肢冰冷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休克、昏迷。

如何治疗中枢性尿崩症?

目前,及时补充患者体内缺乏的抗利尿激素类似物是学界公认的治疗中枢性尿崩症的有效方法。治疗方案简单,疗效显著。但同时,该药物也有一些不良反应,如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所以需要在医生监测下调整药物用量。

长期未经有效治疗的中枢性尿崩症患者,可因长期多尿引起的膀胱、输尿管和肾盂扩张等症状,进而损害患者的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