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的魅力

作者:李水根 通讯员 李斐铭|发布日期:2008年03月07日| 人浏览


 
  近几个月来,许多三级、二级医院院长从全国各地专程赶到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考察。这些院长坦言:“大老远跑到东阳,是想搞清楚两个问题:其一,为什么这家医院的就诊人次能够翻番,靠什么吸引病人?其二,这家医院的总收入比我们少一大截,为什么运行状况和发展能力比我们强?”记者数度探访后,与这些来访的院长得出了相同结论:善于在服务品质上做“加法”,在成本和收费上做“减法”,让病人享受到真正的实惠,是东阳市人民医院成功的奥秘所在。

  “加”得厚重:让病人享受优质服务

  2006年下半年,东阳市人民医院和新加坡国际管理学院合作建立了医院管理培训中心,开始对全体员工进行优质服务培训,要把医院的服务质量提升到“职工家属看病时,用不着打招呼”的境界。换句话说,要让每一位患者在医院享受到与职工家属一样的服务品质。到目前为止,全院1000多名员工全部接受了一次以上的培训,员工每接受一次培训后都被要求在自己的岗位上干3件最想做的事,而这些事必须件件与优质服务相关。

  推行临床路径是该院提升品质的又一利器。从病人入院之日起至出院,住几天院、什么时候手术、用什么药、做什么检查等,都是事先在电脑里安排好的。而这一系列治疗方案都是按照速度最快、时间最短、效果最好、费用最省的原则设计的。目前,该院已把包括腹腔镜胆囊手术、顺产在内的28个病种的临床路径作为常规推行。

  为使所有患者享受到同等质量的服务,东阳市人民医院实行了院内技术准入制度。医生不论职称,不论年资,在首次单独值班、独立开展某种手术,甚至独立施行某项治疗操作之前,都必须经过该院专家组的严格考核,被确认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才有资格上岗操作。这项举措为医疗质量控制上了一道保险。

  “减”得实在:数管齐下严控费用

  东阳市人民医院在经营上用得最多的是“减法”,而且“减”得相当厉害。该院院长应争先告诉记者:“凡涉及病人费用和成本控制的,都用‘减法’。” “减法”的第一招是减药价,通过降低采购价、零售价,每年为病人减轻药费负担上千万元。第二招是减药量,用三条红线(门诊病人处方限额、住院病人费用控制线和科室药品比例控制线),牢牢控制药品的平均费用。第三招是减处方权,对使用抗生素的采用分级授权的办法进行管理,高档药使用须经审批。三“减”齐下,使该院近几年的药品费用仅占医疗总费用的40%左右。

  材料费也是东阳市人民医院做“减法”的重点。一套骨科耗材动辄上千元甚至上万元,而且国产和进口的价格相去甚远。为降低费用,该院直接与各厂家或一级代理商谈价,使国产骨科材料品种的价格比原招标采购价格有了大幅下降,有的品种甚至下降到原价的1/3,而降低的价格全部让利给病人。据统计,仅此一项,医院每年就为病人减负200多万元。

  为减轻病人负担,东阳市人民医院有时还“加”、“减”并用,最突出的例子是投入300多万元建成的医学图像数字传输系统(PACS),实现了医学图像传输与共享,病人则因此省去了胶片费用,每年可少付200万元。

  东阳市人民医院的“加减法”,让病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实惠。从2004年开始,东阳市人民医院的就诊人数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2007年该院的门诊量比5年前翻了一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