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司长来调研,点了东阳这家医院的名……

作者:|发布日期:2019年02月26日| 人浏览

“东阳市人民医院文化朴实,内部管理好,经得起看。”2月23日上午,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司长梁万年在东阳调研时充分肯定了市人民医院推进体制机制综合改革26年来所取得的成果。

 

 

23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司长梁万年来到东阳,专门就公立医院改革和医共体建设进行调研,重点实地走访了市人民医院,并在那里召开了县域医共体座谈会,听取各方意见。

 

省卫健委副主任夏时畅,金华市副市长、东阳市委书记黄敏,金华市卫健委主任徐志坚,东阳市副市长陈巧锦,市人民医院院长应争先等领导陪同调研。

 

梁司长一行先后走访了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门诊药房、影像中心、内科门诊、小儿科、后勤机房、血液科等区域。

 

 

 

 

在急救中心,应争先院长向梁司长一行介绍了急诊运作状况,该院有特色的急诊抢救一体化体系,为群众就医带来的便利。当听说医院为提高诊疗效率,先后建成胸痛中心、脑卒中中心、多发伤抢救中心、新生儿救治中心、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等六大急救网络,梁司长勉励大家要切实把好人民健康的第一道关口。

 

 

来到门诊药房,看到医院所有的发药都是通过发药机全自动配送,梁司长仔细询问了自动发药流水线的工作原理,不住点头称赞,“患者的就医感受好了,这是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在影像中心,梁司长了解到这里一天要处理医共体下级医院转送的100多张CT片,饶有兴致地询问:政府一年补贴多少?能不能忙得过来?送上来的片质量怎么样?看到阅片室详细的审阅记录,称赞东阳的医共体是真抓、实干,这是真正在为群众办实事。

 


 

在儿科,梁司长走进病房,亲切地询问住院患儿的病情和住院感受,并对病房间接灯光、温馨布置、卡通造型等人性化设计表示赞赏。

 

 

 

座谈会在市人民医院行政三楼会议室举行。

 

 

 

金华市副市长、东阳市委书记黄敏向调研组简要介绍了我市医共体建设情况。黄敏说,推进医共体建设,符合公立医院发展方向,目的是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东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自2017年10月底医共体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党委政府一把手挂帅,相关部门齐心协力,各参与单位积极配合,坚持且工作且改革、边改革边完善,信息化建设、人才池建设、模块化培训等工作有序推进,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工作成效越来越明显,百姓满意度越来越高。

 

 

梁万年一行用2个小时的时间,详细听取了应争先院长所作的东阳市医共体建设和东阳市人民医院改革26年实践汇报。

 

 

东阳市人民医院从1993年开始推进综合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被推荐为国务院“综合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表扬激励”单位。该院从1993年推行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不断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为全国公立医院改革提供了改革经验。该院作为主力推行县域医共体建设,使东阳医共体解法成为浙江省标杆。医共体建设成效初显,群众满意度从77.5%提升到91.7%,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上升29.32%,住院人次上升89.51%,职工收入增长20%,18家基层医疗机构消灭亏损单位,总和盈余1300多万元,基层就诊率69.6%。重点在加快推动信息化进步、推动县域整合医疗、强化基层医疗机构内部薪酬体系改革等三个方面下功夫。该院大力推进内部精细化管理,形成了信息化、系统化、全覆盖格局。该院的质量评价数据被浙江省卫计委质评办列为全省唯一的质评参照,并先后荣获东阳市政府质量奖、金华市政府质量奖和浙江省卓越经营绩效奖。医院推进以医疗增加值为核心的经济管理模式,可持续发展能力强,门诊/住院均次费用增长维持在5%以内,药品占比下降至24%以下,耗材占比降至13%以下,而医疗增加值百分比达到45%以上。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创建6个省级龙头学科,建成胸痛中心、脑卒中中心、多发伤抢救中心、新生儿救治中心、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等六大急救网络,实现了心梗病人和脑卒中病人零外转。推进“内科有创化,外科微创化”,每年完成心脏冠脉搭桥、主动脉置换等心外科手术200多例,肺癌、胃癌、肾癌、大肠癌等实现了常规腔镜下手术。20余个病种技术排名(DRGs)位列浙江前20位。该院能力提升和质量管理的做法和成效于2018年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专题报道,并受邀参加国家卫健委专题发布会。

 

梁万年司长高度评价了东阳市人民医院改革建设和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他指出,东阳市人民医院亮点突出,成效明显,走在全国前列,无论前台、后台还是流程、技术,细节经得起推敲,医疗质量可保证,内部经济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能力强,老百姓和员工都是满意的。他指出,公立医院改革和医共体建设,目的都是为了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东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强力推进下,取得了很好效果,下一步要在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理清医共体建设权责清单等方面加大力度,以改革促发展,更好保障百姓民生。

 

 

市府办、市编办、人力社保局(医保)、财政局、卫计局等部门的主要领导,医共体牵头单位及各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