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技术

作者:|发布日期:2017年03月17日| 人浏览

肝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原发性肝癌在我国男性恶性肿瘤中占第三位。射频消融技术用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已有十年的历史,被广泛用于肝脏肿瘤的临床治疗和研究,已经成肝癌临床治疗比较成熟的技术。

一、简介:

射频消融技术是一种微创肿瘤原位治疗技术,借助于超声或CT等影像技术定位及引导电极针直接插入肿瘤内,通过射频能量使病灶局部组织产生高温,干燥最终凝固和灭活软组织和肿瘤。其原理是电子发生器产生射频电流时,通过电极针使周围组织产生高速离子振动和摩擦,继而转化为热能并随时间向外传导,从而使局部组织热凝固坏死和变性。现在的技术使用单一的电极针的射频消融可产生最大直径5cm的凝固坏死灶。在临床观察上用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有很好的效果,据报道在治疗原发性肝癌病人上治疗后1235年的存活率分别是94%86%68%40%,这种效果近似于外科手术根治性切除的效果。同时实现了肝癌治疗的微创化和根治的目地。

二、什么样的病人适合做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术

按照射频消融技术特点,射频消融的范围要超过肿瘤边缘1cm,才能达到肿瘤完全坏死的目地。一次电极针的射频消融的范围是直径5cm3cm以下的肝脏肿瘤可以达到一次电极插入后射频消融完全覆盖,而肝脏肿瘤为3-4cm时就需要调整电极针作至少6次的射频消融,而且残瘤率和复发率都明显的升高。所以最适合的病人肝脏肿瘤要小于3cm,肝脏肿瘤的数目在3个以下。如果肝脏肿瘤大小超过5cm,还是首先考虑外科手术切除为佳。另外有一些严重的肝硬化或身体情况差不能耐受外科手术肝切除的病人也可考虑做肝脏肿瘤射频治疗。

三、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优点

最重要的一点是把肝脏肿瘤治疗微创化,射频的电极针只涉及直径最大5cm范围,对其余的肝组织影响不大,特别是对于严重肝硬化病人尽量保存有功能的肝组织是很重要的。所以对于小肝癌和多发的肝癌,有严重肝硬化不能耐受手术切除的病人是比较适合的,病人治疗后的反应小,病人术后观察1-2天就可以出院休息,病人痛苦小,能在几天之内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另外一个优点是肝脏肿瘤射频可以反复进行,前阶段的射频对以后的治疗不影响,这就打消了许多人再次手术顾虑。

四、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缺点

肝脏肿瘤做射频消融治疗最关键是肿瘤的大小,大于5cm以上肿瘤射频消融的覆盖面不容易完全,残留肿瘤的比例高。这种病人首选应该是外科手术切除,如果是身体原因不能耐受手术是可以考虑作肝脏肿瘤射频治疗。另一个影响效果的原因是射频电极针穿剌的准确性,在理论上说在肿瘤的各部位分布的电极针的各点,在实际操作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说位置不好,严重肝硬化结节对超声影像的判断,设备的原因等都直接影响穿剌的准确性,最后都对效果有影响。

五、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的随访评价

术后复查的方式一般不适用超声观察,因为超声很难准确判断凝固坏死的范围。应采用一个月后用增强CT扫描来判定治疗效果,扫描显示凝固坏死的区域密度降低,6个月后会进一步缩小,如果发现治疗区域周围有一厚而不规则的增强的晕环,说明治疗不足还需要再次治疗。一般术后1-3个月作一次增强CT检查,如果发现有肿瘤复发可再次治疗。同时也能抽血查甲胎蛋白和其它肿瘤标记物动态观察有无升高的情况,指标升高也显示有肿瘤复发。

六、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并发症

选择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治疗还是相对安全的,对全身的影响小,创伤反应也轻。治疗后的并发症一般在5-6%以下。可能有的并发症:1.腹膜或横膈热损伤引起的疼痛,2.肝脏穿剌部位的出血或肝被膜下血肿,3.治疗部位肝脓肿,4.急性胆囊炎,5.结肠穿孔,6.肿瘤种植转移等。治疗后需要有1-2天的医学观察,以防出现各种并发症,以及发现并发症后能及时的治疗。

 

<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 03-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