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我们提供的医疗服务是基于一个统一、合作的体系,各个医疗团队紧密协作,旨在创造出最佳的治疗效果。

基本信息

科 室:急诊科
负 责 人:朱浩刚
床位数量:抢救床位23张;留观床位35张; EICU10张
物理地址:急救中心一楼及二楼
电 话: 0579-89605108
电子邮件:zhuhaogangzzq@163.com

工作职责

心肺脑复苏,脏器功能支持,各类危重病,严重外伤,中毒等急诊疾病的诊治。

学术地位

是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金华市重点专科,急诊体系的建设和专科医生培训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朱浩刚主任:任金华市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金华市医学会创伤分会常务委员,金华市院前医疗急救质控中心委员 陈新新主任: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县域急救工委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青年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创伤分会青年委员,金华医学会创伤医学分会委员 包黎刚主任:任浙江省创伤外科医师分会委员

本科特色

流程方便简捷  开发急诊信息系统,设立急诊抢救区预交费管理,实施抢救区封闭式管理、“一站式”服务,抢救区内病人检查、治疗均由急诊系统内部完成,无需病人及家属排队交钱、取药、预约检查等环节。 一体整合布局  急诊系统中包含了急救所需要的几乎所有功能,除了常规抢救设施设备以外,急诊CT、DR、检验、超声、手术室、清创等辅助系统整合布局于同一区域,整个急诊布局以病人动向为设计目标,病人就诊方便,急诊运行效率高。 走向智慧急诊  开发了有特色的急诊信息系统,建立电子病历电子医嘱系统、病人信息电子看板、急诊质控指标自动监控系统等,实现了急诊科和全院信息共享,急诊质量指标实时监控和自动获取。通过信息系统管控,保证急诊病人优先住院,缩短病人滞留时间。 管理理念先进  与台北/台中荣总医院、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等台湾多家医学中心的急诊科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开展学术和管理协作,互派人员交流学习,实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接轨。 专科医师培养  2008年开始,借鉴台湾经验推行急诊专科医师培训,邀请台湾专家现场指导,所有人员轮流赴台学习,建立了一支由40多名急诊专科医师组成的专业队伍。

研究方向

①开展急诊医学热点、常见问题的相关研究,如心肺脑复苏、严重创伤的救治,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及预后相关因素的分析、心脑血管病有效救治等急危重症病人救治的研究。 ②开展急诊高可靠性组织的建设,急诊专科医师培养,如何提高急诊运行效率等急诊管理相关问题研究。

教育培训

浙江省急救适宜技术示范基地,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急诊医学基地,承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及温州医科大学等多家医学院校学生的实习、见习带教,同时承担基层医院急诊医师进修,急诊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任务,医共体急救模块培训等教学任务。 根据学科发展需要结合个人专业发展方向,安排医疗骨干赴上海长征医院、浙二医院急诊科、台湾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台中荣总医院急诊科进修学习,常年聘请3名来自台湾及省内资深急诊专家定期来院指导。

技术优势

有完善的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诊EICU一体化急诊体系,整个急诊系统布局合理,一体整合,拥有包括辅助检查、清创手术等急救所需的独立、完善的急诊诊疗系统。开发完善急诊信息系统,极大地提高急诊诊疗效率,自动监控急诊质控指标,改善急诊医疗品质。

常规开展脏器功能检测和支持技术、ECMO、REBOA、血液净化技术、PICCO监测、经皮气切、床旁纤支镜、亚低温技术、心梗脑梗急诊药物溶栓等技术。成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高危孕产妇救治中心、高危新生儿救治中心、同时组建上消化道出血抢救小组、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呼吸衰竭等多学科救治团队,急诊应急综合救治能力强。急诊运行模式的持续改进,急诊硬件建设不断投入,急诊专科医生培养及能力不断提升,充分发挥急诊抢救团队整合优势,急诊的效率、质量、服务品质进一步得到提升,抢救成功率逐年提高。



关于我们

地址:东阳市吴宁西路60号        医院总机:0579-86856999
医患关系:0579-86856751        院办:0579-86856789
党办:0579-86856778